內容來自sina新聞
民間信貸流程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一座老工業城市的 安居夢
因澧水的九條支流在此匯聚而形成要津,此後商賈雲集遂成集市。傍津而設市,這就是常德津市地名的來歷。
這是一座有容乃大的城市。
沒有城墻,是她對外的姿態。來者不拒,讓那些聲調各異的鄉音、不同輪廓的面孔,無論是雄心勃勃的商人,還是躲避徭役的窮人、躲避戰亂的難民,在500多年的鬥轉星移間,漸漸磨平瞭自己的棱角,融入這座依水而居的湘北重鎮。漫步津城街頭,"三步一宮、五步一橋"的獨特水鄉城市格局,以及臨水而立的吊腳樓,早已被掩埋在地下,不見瞭蹤影。而在河街附近的大片區域,岌岌可危的黑瓦屋、木板房,仍在無聲地述說著曾經的輝煌。
這是一座艱苦創業的城市。
建國後,津市流通商埠的城市格局,被"計劃"打破。然而,憑著熱情與靈巧,津市很快就成為湖南赫赫有名的輕工業城市,創立瞭很多省內乃至全國知名品牌,成為湘鄂邊際的工業重鎮。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大批產業工人聚集於此。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入住"專傢樓"、"高管樓"、"能手樓"成為人們的夢想。而今,每一個津市人說起津市曾經的榮光,都會不經意地提高聲調,哪怕他們仍居住在隻有40平方米的國有直管公房裡。
這是一座自強不息的城市。
面對247萬平方米、3.2萬戶的棚戶區改造壓力,面對下崗職工多、中低收入傢庭多、住房困難傢庭多,以及資金壓力大的困境,津市堅持按照"住有所居"的總體要求,立足於解決群眾住房問題為第一民生目標,不等不靠,創新舉措,搶抓機遇,近5年先後融資7億元,改造棚戶區16個、8400戶、45萬平方米;爭取上級政策資金近4億元,新建保障性住房4487套、22萬平方米,較好地解決瞭城市中低收入傢庭住房困難問題。
再硬的"骨頭"也要啃
生產街,是津市最集中、最典型、規模最大的棚戶區。
街道破損、積水,各種線路老化、裸露、安裝不規范,暗溝式下水道多年未清淤導致常年堵塞,部分住房墻體傾斜,屋頂滲漏嚴重......這是津市市民對生產街的印象。
2013年,為盡快解決城市棚戶區居民居住安置問題,按照中央關於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工作要求,常德市市委、市政府"新常德新創業"和"三改四化"的工作要求,生產街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啟動。
這片有著數百年歷史、城市功能基本退化的棚戶區,即將在津市的版圖中消失。
"迎歸萬裡人,送暖千秋名",這是生產街燎原旅社門前的一副對聯。
54歲的燎原旅社負責人李香娥,從到這裡當服務員,到個人承包,到最後買下產權自己當老板,已經過去瞭31年。
兩層樓,30多間木板房,住宿從原來的6分漲到現在的5元每天。至今,李香娥仍沒有搞清楚這間旅社到底是什麼年代修建的,有人說這裡曾經是清代澧州州判衙署舊址,也是中國古琴大師查阜西先生的故居。她每天要做的,除瞭防火,還是防火。
燎原旅社所在的地段,已經被認定為棚戶區,要進行改造。津市市委、市政府曾邀請清華大學的專傢,對這個有著深厚城市記憶的旅社進行保護性規劃,但因面積太小等因素,不得不放棄。站在旅社門前,看到對面已經拆除瞭的棚戶區廢墟,李香娥的眼神顯得有些迷離,她已經是這片區域裡為數不多的留守戶瞭。
歷史總會翻開新的一頁,正如這傢旅社的名字一樣。經過棚戶區改造,這裡原先的2415戶居民,都將在3年內住上新房,生產街將被打造成一個獨具民清風情、商住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其實,全國各地的棚戶區,居民相當一部分是產業工人,房子大多是多年前由單位建的簡易房屋演變而來。上世紀末,隨著國傢經濟體制改革,原來的國有、集體企業紛紛停產、倒閉、改制,職工大多下崗再就業,致使公共居住區無人維護,自然形成瞭眾多的城市棚戶區。
代表津市昔日榮耀的新村社區三眼橋小區,成瞭棚改區改造中最難啃的"骨頭"。
三眼橋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共有樓房54棟,居民2293戶5979人。由於小區建設時間早,通道狹窄、外墻剝落、墻體滲漏、排水堵塞、消防設施不全,存在安全隱患大、人居環境差等突出問題,特別是這片區域內250多戶居民的一樓,普遍都違規改建為經營門面,或向屋前屋後違規擴建。去年,津市啟動瞭三眼橋老舊小區功能性改造,將其作為"完美社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樣板工程,並被列為全省2014年城市棚戶區改造示范點。
不到一年時間,這個小區拆除各類違建920餘處共1.62萬多平方米,亂搭亂建得到治理;下水道清淤疏浚2100多米,30多年污水堵塞難題得以解決。而今,通過控違拆違、下水道整治、道路及人行道建設、綠化亮化配套、自來水及燃氣管網升級、管線入地、屋頂和墻面改造等工程,一個生活環境舒適、配套設施完善的"完美社區"呈現在人們面前。
津市市委書記王學武滿懷信心地對記者說:"棚改是大勢所趨、民心所盼、發展所需,再硬的'骨頭'都要啃。我們將力爭在未來3年,完成所有棚戶區改造任務,幫助中低收入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夢。"
讓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如果把"中國夢"比喻成一部氣勢恢弘的交響樂,那麼"安居夢"應是不可或缺的樂章,它凝聚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棚戶區居民來說,最大的夢想,就是憂居變宜居,這是他們天大的事。
但是,好事辦好並不易。棚戶區改造涉及千傢萬戶的利益,過程復雜、每傢每戶情況千差萬別,矛盾主要集中在拆遷難上。
在棚改拆遷中,津市實行"三種選擇",即評估公司、安置方式、安置地點均由被征收人自己選,讓棚改對象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實現瞭陽光評估、陽光安置。
43歲的羅斌,是津市棚改房屋征收部門的一名負責人。在房管局工作瞭22年的他,幾乎對津市城內每一棟房屋的位置、大小和外形都能熟記於心。
據羅斌介紹,津市改變過去征收價值對等補償的辦法,對選擇回遷安置的對象實施"征收面積+10平方米"的面積加量惠民補償;對選擇貨幣化安置的私房戶給予產權價值20%的獎勵,鼓勵征收戶在市場上購買商品房;對直管公房住戶,給予8000元/戶一次性解除租賃關系補償,並對符合條件的優先享受廉租房或公租房保障。
這種陽光補償方式,讓群眾的心裡敞敞亮亮。
同樣,在實施功能性改造過程中,津市市從街道、機關抽調幹部,成立工作隊上門宣講政策、征求意見,為群眾解決就學、就醫、就業等後顧之憂,確保瞭改造工作得到群眾全力支持配合。目前,28名市級領導定點聯系社區棚改工作,共組建25個棚改工作隊,帶動117個後盾單位的500多名幹部參與到這種"組團式"服務中。此外,市委書記王學武、市長羅先東等市級領導,均向市民公開瞭自己的手機號碼,全天候接聽群眾對棚改中各種突出問題的投訴。
棚改提升瞭困難群眾的生活信心,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
12年前,陳宏在三眼橋小區繼承瞭婆婆名下的一套國有直管公房。她把這套位於一樓原本隻有45平方米的住房進行前後擴建,使它瞬間"長大"瞭一倍。她靠自己的手藝,在此居傢之地辦起瞭理發店。
由於小區年久失修,通道受阻,且經常污水橫流,她的理發店生意慘淡,門前連個過路的人都沒有,她這個傢也很少有親戚朋友串門。但為瞭生計,她不得已勉強支撐,心裡有說不出的苦。
三眼橋小區啟動功能性改造工程後,這傢理發店的一頭一尾屬於違章建築,面臨拆除。這讓陳宏陷入瞭糾結之中。如果拆除,房屋面積將會縮小一半,如果要繼續辦理發店,那晚上睡覺的床可能都沒有地方擺。但經過再三考慮,她很快就同意瞭。
8月5日,記者來到陳宏傢時,她正在為小區裡的老客戶洗頭發。記者發現,經過改造後的房屋就像新房一樣,門前是嶄新的人行道板磚、新栽的桂花樹和別具風格的路燈桿,整棟房屋的墻面都進行重新粉刷,連屋頂都由原來的平頂改成瞭斜頂。
陳宏告訴記者,通過改造,房屋面積雖然小瞭,但環境改善瞭,現在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這個傢裡總是熱熱鬧鬧的,人的心情都爽朗多瞭。更讓她得意的,是這套國有直管公房每個月的租金隻要70元,哪裡找得到這麼便宜的門店啊!
新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劉輝透露,三眼橋小區通過功能性改造後,房屋價值幾乎翻瞭一倍。原先價值5萬元左右還難找到買傢的一套私有產權住房,現在報價10萬元都成瞭搶手貨。出現這樣的變化,時間間隔不到一年。
像這樣受益的,還有襄陽街街道辦事處的荷花社區居民。荷花社區是一個位於城鄉結合部的農村社區。因為平垸行洪、移民建鎮等原因,10多年來,道路泥濘不堪、下水道堵塞不通、垃圾遍地、臭水橫流、道路無路燈照明等問題,成為瞭當地近500戶居民最揪心的事。
去年以來,津市市從群眾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紮實做好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小事",對該社區的173戶6032平方米違章建築進行全面拆除,對社區下水道管網、人行道提質改造,新建瞭集文化、娛樂、體育為一體的社區居民休閑廣場,使社區面貌大為改觀。
荷花社區居民黃萬恒告訴記者:"以前打的回傢,司機還拒載,說路太爛,黑燈瞎火有風險,最多隻能送到路口。而今,我們真是'揚眉吐氣'瞭!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成真瞭!"
津市住保辦主任王波告訴記者,前幾年,很多社區的居民,對拆除違章建築抵觸情緒很大。但是現在,看到經過功能性改造後的小區變瞭樣,大傢都主動提出要市裡對自己所在的小區進行改造。為瞭"搶指標",有群眾還把電話直接打到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手機上。
解決棚戶區居民的居住困難,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隻有良好的居住環境,才能讓人休憩、安心,人們才能有激情去敬業、樂業。正如津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先東所說的:"棚改的首要目的,是要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就是要讓老百姓從政府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實際行動中,得到真正的實惠,看到未來的希望。"
用城市提質帶動產業發展
在啃下棚改"硬骨頭"的過程中,如何在確保群眾"吃飽吃好"得實惠的同時,政府"有柴燒"盤得活?津市從發展的角度,把棚戶區改造與民生升溫、城市提質結合起來,以此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並積極對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讓城市煥發出更強的生機與活力。
整體開發的資本運營模式、項目捆綁的資源整合模式、配套改造的資產優化模式,讓中低收入群眾早日實現"盼居、優居、樂居"願望的同時,也給津市經濟發展帶來瞭新的活力。
津市引進瞭外地第三方拍賣公司,對棚改區域實行開發權與土地權兩次拍賣,以開發權拍賣成交價作為土地拍賣底價,取得融資權的單位必須以土地拍賣底價舉牌的方式實施棚戶區改造征收。這種運營模式,既保證瞭棚改征收所需資金,又確保瞭土地出讓收益不受損。去年,僅生產街棚戶區,就通過開發權拍賣融資2.2億,極大地促進瞭該項目棚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同時,津市通過整合民生保障項目資源,將廉租住房項目、棚戶區改造項目、公租房項目、危房改造項目等打捆建設,在緩解保障性安居工程地方財政配套壓力的同時,又加大瞭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工作力度。近年來,津市通過向上爭資、對外引資,先後完成瞭油榨坊、天後宮、襄陽街等7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共新建廉租房、公租房3539套17萬多平方米,惠及近4000戶城市黑瓦屋傢庭。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眼橋小區啟動功能性改造工程,就是該市按照"開發、建設、改造"並舉的思路,註重對部分無法征收的棚戶區進行瞭翻修改造、功能完善和配套設施建設,促進劣質資產向優良資產轉化的一大成果。
棚戶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要的發展工程。它不僅可以直接改善群眾住房困難,還能有效拉動投資、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發揮改善民生和促進發展的雙重效應,正逢其時。
我們有理由相信,卡債怎麼還津市這座老工業城市,一定會抓住這次機遇,以更大的力度,紮實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讓城市煥發出更強的生機與活力,人人都能實現"安居夢"。
新聞來源http://cs.house.sina.com.cn/news/2014-08-18/07584378755.shtml
留言列表